橘子等食品是許多人喜愛食用的水果
食品,具有酸甜可口的味道,但是許多人在食用橘子時,其食用方法并不科學,在此介紹下食用橘子時的科學方法。
吃柑橘別丟橘絡
時下又到了橘子上市的季節(jié)。生活中許多人吃橘子時,都喜歡將橘瓤外白色的筋絡扯得一干二凈。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
橘瓤外白色的網(wǎng)狀筋絡通常被稱之“橘絡”。無論從中醫(yī)學還是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的角度來講,橘絡對人體的健康都非常有益。中醫(yī)認為,橘絡具有通絡化痰、順氣之功,不僅是慢性、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而且對久咳引起的胸肋疼痛不舒還有輔助作用。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認為,橘絡中含有一種叫路丁的物質。路丁能使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致密性,可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有防止高血壓病人發(fā)生腦溢血、糖尿病人發(fā)生視網(wǎng)膜出血的作用。對于平時有出血傾向的人,特別是有血管硬化傾向的老年人,食橘絡更是有益無害。
燒烤橘皮是良藥
日本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橘皮中含有豐富的橘皮甙,它具有、擴張心臟冠狀動脈的作用。橘子在燒烤的過程中,橘皮中的橘皮甙等成分可以滲透到橘子里面去。因此,研究者認為,燒烤橘子是對預防冠心病與動脈硬化有益的食品。具體方法是將橘子(1個~兩個)洗凈后放在40℃至50℃的熱水中浸泡1分鐘,然后用布擦干放在鐵絲網(wǎng)上,用中火燒烤至外皮微焦,冷卻后將橘絡、果肉連同果肉外側的薄皮一起食用,每日3次。
橘子、蘿卜別同食
秋、冬季是橘子、蘿卜上市的旺季,二者難免會經(jīng)常在餐桌上“相會”。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吃完白蘿卜后不要立即吃橘子。這是因為白蘿卜含酶類較多,被人體攝入后會生成一種硫氰酸鹽,此鹽在代謝中產(chǎn)生一種抗甲狀腺物———硫氰酸,它可阻止甲狀腺攝取碘,抑制甲狀腺素的形成。橘子中含有類黃酮物質,在腸中被細菌分解后,可轉化為羥苯甲酸及阿魏酸,它們能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因此,若二者經(jīng)常一同食用,會誘發(fā)或導致甲狀腺腫。甲狀腺腫高發(fā)地區(qū)及已患有甲狀腺腫的朋友,更應格外注意。
除了蘿卜外,橘子還不宜與牛奶同食,否則,橘子中的果酸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不僅影響吸收,而且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腹脹、、腹瀉等癥狀。因此,應在喝完牛奶1小時后進食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