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00.1-2002《標準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匯》中這樣定義“標準”:“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的或重復使用的一種規(guī)范性文件”?梢,標準是一種特殊的文件,通過標準,對重復性事物做出統(tǒng)一規(guī)定,借以規(guī)范人們的工作、生活、生產行為。就生產而言,任何產品都是按照一定的標準生產的,任何技術都是依據一定的標準操作的。離開了標準,就沒有衡量質量的尺度,產品和技術的質量就會因為沒有比較的基準而無從談起。綠色食品正是因為建立了自己的標準體系,并以此為認證管理的依據,才得以其“無污染、、優(yōu)質、營養(yǎng)”的特征。
1.綠色食品標準是認證的基礎和標志許可的依據
所謂產品認證是指依據產品標準和相應技術要求,經認證機構確認并頒發(fā)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來證明某一產品符合相應技術標準和相應技術要求的活動。綠色食品認證是一種對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進行質量管理的活動,其核心是在生產過程中執(zhí)行綠色食品標準。綠色食品采取質量認證制度與商標使用許可制度相結合的運作方式,是一種以質量標準為基礎的,技術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機結合的管理行為。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的文審以綠色食品生產的通用準則為核心,對申報企業(yè)的現場調查是以檢查綠色食品生產標準落實與否為核心,而產品檢測則是對全部標準實施結果的一個查驗活動,因此,每認證一種產品都是在實踐中審查綠色食品標準貫徹實施的過程。例如遼寧綠色芳山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申請認證綠色食品花生和大豆,就是按照綠色食品標準制定生產操作規(guī)程和生產作業(yè)歷,通過農民協會,組織農戶開展培訓,在綠色食品花生和大豆基地統(tǒng)一使用生資,嚴格按生產作業(yè)歷進行農事活動,實現了花生和大豆的標準化生產,從而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2.綠色食品認證促進了綠色食品標準體系的完善、健全
綠色食品認證是檢驗綠色食品標準的實踐活動,標準在認證活動中被應用,也因認證活動而不斷完善,綠色食品標準體系的完善與發(fā)展離不開綠色食品認證實踐。近日,為了增加綠色食品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認證實踐的基礎上,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部分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項目及指標進行了修訂。如《綠色食品大米》中衛(wèi)生要求“黃曲霉毒素B1≤5.0”修改為“黃曲霉毒素B1≤0.005”;《綠色食品果脯》中“鉛,mg/kg≤0.05”修改為“鉛,mg/kg≤0.5”;《綠色食品茶葉》中“氰戊菊酯≤0.1”修改為“氰戊菊酯不得檢出”,等等?梢姡S著綠色食品認證管理實踐的不斷進行,綠色食品標準也日趨科學和實用,更加體現綠色食品產品質量的內涵。
3.綠色食品標準體系與認證管理促進了農業(yè)標準化生產,提高了農產品質量,推動了農產品出口
綠色食品標準尤其是產品標準的制定以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為基礎,借鑒發(fā)達國家普通產品標準,并引入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內容,形成可以追蹤溯源,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是綠色食品標準的外在反映。據調查,我國綠色食品成規(guī)模出口始于1995年,至今尚無因達不到標準被退貨的情況,更不存在因達不到環(huán)保要求而被擋在國門之外。有關資料查詢表明,在日本2003年查出農藥殘留超標而被拒絕的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yè)名單中,沒有一家是綠色食品的生產企業(yè)。近年來在我國農產品出口一直徘徊不前的情況下,綠色食品出口貿易額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長速度,據統(tǒng)計,2003年綠色食品產品出口率已達12.4%,出口額10.8億美元。我國綠色食品出口快速增長主要的原因就是綠色食品的產品標準接近或達到發(fā)達國家普通農產品標準,為企業(yè)搭建了一個符合慣例并在產品標準方面基本與相一致的質量平臺。而且,通過實施以綠色食品標準為核心的認證管理,企業(yè)增強了質量意識,使生產達到標準化,在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的要求規(guī)范生產行為的過程中提升了產品質量,在嚴格落實綠色食品全程質量控制制度的基礎上,主動適應進口國的標準和規(guī)定,拉動了產品出口。同時,綠色食品認證管理又為企業(yè)質量信譽增加了第三方公正。
目前,雖然綠色食品標準在整體水平上接近或達到發(fā)達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但并不意味著綠色食品標準全部達到某一個發(fā)達國家的標準。例如,綠色食品標準與日本相應標準在整體上達到同一層次,但某些產品的標準則有高有低,日本果菜敵百蟲和馬拉硫磷的農殘標準分別為0.5ppm和2ppm,綠色食品的標準為0.1ppm和不得檢出,而樂果、殺螟硫磷、敵敵畏、倍硫磷等指標則嚴于綠色食品。除有機食品外,目前在農產品領域尚未形成一套統(tǒng)一的標準,出口的產品必須符合進口國的產品標準。盡管綠色食品在出口中被視為已獲得了一種質量控制體系認證的高質量產品而倍受青睞,但直接進入海外市場尤其是超級市場連鎖店的原包裝的綠色食品成品卻寥寥無幾,一些直接上超市的綠色食品成品也大多按進口商的要求進行包裝,進出口商一般很少再加貼綠色食品標識。因此,為了在海外市場培育我國綠色食品以及我國農產品生產企業(yè)的自有品牌,綠色食品的標準也在根據進口國的普遍要求不斷修訂和完善中,大宗產品如糧油、禽肉,尤其是蔬菜方面其農藥殘留標準參照日本和歐盟的標準進行修訂,以保持與慣例相一致,只是由于標準的權威性和法規(guī)性決定標準的修訂、發(fā)布和實施需要一個周期,綠色食品標準修訂遲緩,在事實上造成了某些產品的標準和發(fā)達國家的標準尚有一定的距離。此外,現有的綠色食品標準體系中還缺乏許多大類產品標準,如雜糧、水產品;區(qū)域性生產操作規(guī)程的數量少,不能指導綠色食品基地生產;生產作業(yè)歷尚未在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普及。
綜上所述,綠色食品標準提供了開展綠色食品生產和管理活動的技術、行為規(guī)范,也是維護綠色食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的技術和法律依據。綠色食品認證促進了綠色食品標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實現了農業(yè)生產的標準化,提高了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質量,提升了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可持續(xù)農業(yè)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