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文匯報以標題「中茶協(xié)講座談三清茶文化」報導由茶文化交流協(xié)會舉辦的「三清茶及清代飲茶文化講座」,以下為報導內(nèi)容:
9月16日下午,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的「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展覽會上,由茶文化交流協(xié)會策劃的「三清茶及清代飲茶文化講座」順利舉行。茶文化交流協(xié)會會長楊孫西、執(zhí)行會長張國良、常務副會長兼劉偉忠和常務副會長吳志斌出席了此次活動。現(xiàn)場設席沖泡乾隆自創(chuàng)的三清茶,茶文化交流協(xié)會理事、香港茶味小集創(chuàng)辦人陳采月?lián)沃v師,介紹三清茶的相關歷史背景和清代茶文化,楊孫西致總結辭。
所有觀眾都品飲了此款佳茗,親身領略乾隆偏愛的三清茶。
據(jù)記載,清代乾隆八年開始,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期間,乾隆會選擇吉日在重華宮舉行茶宴,宴請文武百官,場面盛大,乾隆向大臣賞賜「三清茶碗」以示恩寵。一邊品飲三清茶,還會一邊吟詩作對,令茶宴更具風雅意趣。
茶宴中沒有任何酒肉,只有茶,故此重華宮的茶宴又稱為「三清茶宴」。乾隆選用龍井貢茶,配上松子仁、佛手和梅花三樣清品。每一款清品都有著吉祥的寓意,以梅花、松柏、松子、佛手分別寓意五福、常青、長壽、福壽。
陳采月介紹,高雅的「三清茶宴」不僅催生了三清茶詩的宮廷文化,還因此誕生了三清茶碗、書畫等相關藝術品,并透過《紅樓夢》中的多個飲茶細節(jié)來解讀清代的飲茶文化,講解了不同地區(qū)的茶禮、茶館等饒有趣味的民間故事和習俗。通過講解「茶」與「割讓香港島」的歷史關聯(lián),讓觀眾認識清代的茶文化,體現(xiàn)了茶在香港的歷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楊孫西冀借「帶路」推茶文化
楊孫西表示,重華宮「三清茶宴」,是乾隆年間重要的皇家宴會,也是每年正月為重要的一次君臣雅集活動,有人甚至把它看成是決定廷臣官場命運的風向標。三清茶除了其藝術文化層面的韻味,更包含了乾隆賦予的政治含義。
他解釋,滿族乾隆憑著三清茶,表達其清正無邪的治國理念,以籠絡民心、鞏固政權,可見茶除了品飲外,在理政層面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
他冀中茶協(xié)能借此中西文化融匯的平臺,舉辦更多同類型的文藝活動,乘著「一帶一路」東風,擴大茶文化的影響力。
據(jù)悉,茶文化交流協(xié)會將在9月23日和10月8日,迎來兩場體驗三清茶的滋味和了解清代的飲茶文化。報名詳情請關注「茶文化交流協(xié)會」facebook主頁。